比起上學期(fall 2020),這學期的課實踐大於理論。上學期因為是研究所第一年的第一學期,幾乎所有的課都是在大量的閱讀,學習一些最基本的音樂治療概論、運用方法、每個族群的基本概念,只有少部分的實際運用,以打基礎為主的一個學期。但這學期完全就不同了,就像是把上學期從課本裡面學到的知識,開始真正把文字的東西轉換成實際操做,運用在音樂治療療程中或是教授給的情境裡。我很喜歡這學期的課,在運用這些音樂治療的技巧,可以學到更多該如何有效的、彈性的、人性化的把這些療程呈現在個案面前。
以下的課程一樣只介紹關於音樂治療的課,其實我還有修變態心理學和其他學院的課程,但就不在這裡多做解釋了!以音樂治療為主啦。
Repertoire for Music Therapy
這是一堂實際運用滿滿的課,以片面的課程名稱來了解,就知道這堂課最基本要做的內容就是增加每個學生的歌曲量。這堂課的每個禮拜都要繳交兩首自彈自唱的影片,一首鋼琴伴奏、一首吉他伴奏。不同的是,比起上學期教授讓我們選自己喜歡的歌來交作業,這學期教授要求每個禮拜繳交的自彈自唱影片要是不同的風格。風格包括:folk songs, Disney music, patriotic music, religious music, rap, hip hop, pop rock, blues, country songs, waltz, Asian songs, etc. 可以自己安排每個禮拜要選哪個風格,但不能重複,總共10星期的作業,共20首歌。
在上課的部分,每一週教授都會教不同的音樂治療運用方法(music therapy interventions),並且讓每個學生分組然後角色扮演,模擬把這些音樂治療的方法套用在不同情境的個案身上。不同的音樂治療方法包括:即興(improvisation)、歌曲聆聽(music listening)、歌詞分析(song analysis)、歌曲創作(songwriting)、音樂指導(music teaching)、肢體與音樂(movement and music)、轉調(transposing)、科技應用(digital technology with music therapy) 等等。教授也會提供不同的情境給我們選擇,每個情境包括不同的族群(自閉症、創傷性腦損傷、老人失智、失語症、身心疾病等等)。
這裡舉其中一個情境給大家,這樣比較好了解:
Emma 是一位20多歲女性,曾經在孩童時期遭受嚴重的家庭暴力;他的母親有精神疾病、父親有暴力傾向。Emma經歷了20多年的心理創傷,並且因為這樣的經歷而擁有PTSD。他現在願意住進精神病院開始接受治療。
如果這一週教授要求的音樂治療方法是即興(improvisation),那麼就要為這個情境設定治療目標(treatment goals and objectives),並且用即興的方法運用在這個情境中達到個案的治療效果和目標。
每一組的情境都會不同,在上課的時候每一組會輪流角色扮演。可以看到每一組怎麼運用相同的音樂治療方法(即興、音樂創作、肢體與音樂等等)套用在不同的情境中,並且在每一組結束後給予同學回饋,教授也會提供一些建議,像是可能這個症狀我們沒有考慮到的面相或是可以怎樣稍微修正一下會更好。我覺得這些回饋很有效果,也可以看到同學們怎麼把一樣的音樂治療方法用不同的方式呈現出來,可以從中學習然後變成自己的東西。
其中最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回饋是來自教授的。當時我們選擇的情境是被家暴的婦女與團體音樂治療療程,然後要帶入的音樂治療方法是放鬆與冥想(relaxation and meditation)。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我們忘記跟個案說「如果可以的話請閉上眼睛,但是如果你感到不舒服,張開眼睛也是可以的喔!」,我們直接請個案閉上眼睛,卻忘了曾經遭受家暴的婦女其實對於在大家的面前「閉上眼睛」也是一種心理障礙,會有不安全感。這些真的很需要有充足經驗的教授、音樂治療師的提醒,才會注意到的小細節啊!所以在課堂中每個角色扮演的過程和每個回饋都很重要,在未來的臨床上會很有幫助的!
這堂課的內容很多;雖然每一週教的音樂治療方法都不一樣,也就是說沒辦法教的很細節。像是歌曲創作或是即興的背後其實都要有足夠的樂理知識和需要額外花很多時間學習和練習,但這畢竟是一堂音樂治療的課,教授沒辦法花很多時間在教學生怎麼寫歌;我想教授對於這堂課的期許應該是讓學生知道到底有哪些音樂治療的方法可以運用在臨床上,對於設計每一堂音樂治療療程都會很有用的!如果在課堂上發現自己對於哪個方法比較生疏,也可以自己再額外花時間練習!
Practicum I
我好愛這堂課!
這是一堂在真正開始實習之前,每一位音樂治療研究生都必修三學期的課(大學生必修四學期)。這堂課的教授會和在Arizona診所或醫院工作認證的音樂治療師們合作,一位音樂治療師帶大約1-2位學生參與他們其中一位個案或其中一個團體音樂治療的療程一直到這學期結束,大約14門療程。這堂課的意義在於讓每一位音樂治療的學生實際到診所或是醫院參與真正的音樂治療、熟悉療程的步驟、和準備少部分的治療活動。這些經驗讓我們真正開始實習後,可以比較快速地進入狀況,不會一到實習地點還搞不清楚療程的步驟。
根據每一位學生被分配到的supervisor和族群,都會有各自不同的經驗。但是從評估(assessment)、紀錄(documentation)、治療計畫(treatment plan)、治療活動(music therapy interventions)等等的過程,我們都會被各自的supervisor要求在哪些時間以前完成,並且交回給supervisor做檢查;或是直接在療程中,supervisor會給我們大約半小時的時間,讓我們親自帶自己準備的治療活動給個案。
在這裡我就以我第一堂practicum的經歷來和大家分享啦!
我被分配到的是一位10歲的自閉症小男生,而我的supervisor叫做Carolyn,這是一周一次、每次一小時的一對一音樂治療。在開始和個案見面以前,我會和Carolyn有一次的會議;在這個會議裡,他會先告訴我這個小男孩的狀況、治療目標、最近的治療進度、一小時音樂治療的流程、希望我可以帶哪些活動。
在這學期參與的14次音樂治療療程中,Carolyn都會給我帶其中一項活動,給我很大的空間去設計這一個小活動;並且在整個療程結束、小男孩離開後,會給我一些回饋,告訴我哪裡做得不錯、哪些地方需要改進。而我在每一次的療程之前,都會先告知Carolyn我這禮拜準備了什麼活動,好讓他知道怎麼安排一小時的治療流程。
我很幸運地遇見了人生中美好並且友善的第一位個案和第一位supervisor。聽班上的同學分享,並不是每一位的個案都是很願意敞開心胸接受每一位剛加入的音樂治療學生;而我的個案在每一次我帶完活動後,都給予我很正面的回饋,並且也讓我看到他緩慢的進步!真的會成就感滿滿 :)Carolyn也給我很大的空間去思考和設計所有的音樂治療活動,在我需要幫忙時都會很願意伸出援手的給我一些建議!
另外,我參與的這一個診所的advisor在學期即將結束之際,邀請我參加這位個案三個月一次的治療會議(treatment meeting)。在這個會議中,所有這位小男孩的治療師(音樂治療師和語言治療師)、家長、口譯(因為這個小孩的家庭是來自墨西哥,爸媽比較熟悉西班牙文,所以在會議中會有一位西班牙的口譯幫忙翻譯)會一起討論小男孩這三個月來有達到哪些治療目標、還有哪些需要繼續改進的部分等等。這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也是我第一次參加treatment meeting,以前都只有在課本中讀到。真正的參與這個會議、了解中間的步驟,才會比較清楚的知道他們是怎麼溝通、調整個案的治療進度。
這門課讓我感受到在美國就讀音樂治療,不只是學校裡的教授,校外這些和教授合作的音樂治療師們都很願意手把手的帶領每一位還正在學習的學生,並且給予很多的幫助!真的很感謝身為這些教育者無私的指導~超級感動的。
Theory and Practice in Music Therapy II
這堂課的教授在這學期和鳳凰城的世界樂器博物館(Music Instrument Museum)合作,將世界音樂分為五組, 像是亞洲、南美洲、北美洲、歐洲、大洋洲等等。透過每組被分配到的國家,去運用那個國家的音樂為老年失智以及wellness來設計一系列音樂治療的療程。總共分成四個部分:開場音樂(introduction)、肢體活動(movement part)、樂器演奏(instrument playing)、以及音樂聆聽(music listening)。每一個部分都要設計治療目標(treatment goals and objectives)以及解釋治療的概念(rationale)給教授。大約花了一個月半的時間在設計還有修改這項project的內容,還要準備一些材料。在確定最終的版本後,每一組會和博物館約好時間,直接到博物館的演奏廳錄音錄影;再透過博物館,把這些影片結合起來,提供給老年族群參與音樂治療的活動。
這是一項蠻特別的體驗,而且錄影的當下很專業!這堂課不管是在這學期或是上學期,都是以實作為主;這堂課的教授喜歡用實作的方法,讓我們直接學習如何運用音樂治療在各種不同的族群。當然,解釋音樂治療的治療概念(rationale)很重要,因為要讓別人知道我們所設計的這項活動對於這個族群的治療目標是有效果的,而不是我們自己認為、自己憑空想像而來的。這也是為什麼讀音樂治療需要閱讀大量的文獻、研究,有這些閱讀資源,才能夠擁有所謂的「證據」(evidence-based practice)來證明自己提出的想法是有效果並且有被驗證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