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學期的課和音樂治療有關的只有兩堂,其他的都是音樂或特教相關的課程,例如:音樂心理學、自閉症、music and healing(雖然這堂課的名稱看起來和音樂治療有那麼一點的關係,但其實是一堂general的課程,教授也不是音樂治療的教授)。可能也因為已經漸漸習慣了每一堂課的份量和熟悉每個教授的教學方式,這學期上起來有比較得心應手一些。
Group Process/Music Therapy
這堂課的重點在學習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CBT的主要概念是 “our thoughts about an event or experience powerfully affects our emotional, behavioral, and physical responses to it.”(Greenberger & Pedesky, 2015),也就是說「你的想法會影響你的情緒、行為以及反應」。
Change how you feel by changing the way you think!
在這堂課中,除了學習諮商技巧外,教授在每一堂課中都會帶各種活動讓我們學習如何運用CBT在音樂治療裡,也教我們到底CBT是什麼樣的概念。教授曾經強調過「音樂治療的重點除了在如何運用音樂在療程中,用諮商的方式去引導個案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覺得這句話對我個人來說就像當頭棒喝一樣,因為我很常在設計音樂治療活動時,把自己侷限在「音樂」裡面,卻忘了其實在療程中,和個案對話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我很喜歡認知行為治療的學派,這也是我當初選擇來ASU就讀的其中一項原因。認知行為治療是一個非常有邏輯性、有架構的治療方式;在學習認知行為的時候,也很時常需要挖掘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和感受。在了解自己後,才會發現自己生活中的每一個情緒和行為其實都是和自己內心的想法環環相扣呢!
除了學習CBT以外,教授還帶著班上的研究生們到附近合作的小學的特殊班進行一週一次的音樂治療療程。這些小朋友們都有發展障礙,大部分都是non-verbal。雖然在這個療程中我們並不是用CBT,但也是一個增加音樂治療實作經驗的好機會!教授則會坐在教室的後方監督我們,寫下給我們的回饋;在每一次療程結束後開個小會議,給我們每個人一些應該改進和值得維持的建議。
不得不說,我真的很喜歡美國這個學習環境,教授們真的給予很多實作的機會給學生,讓學生真正去體驗呢!
Practicum III
這是我研究所生涯中的最後一個practicum,因為下學期就要去機構實習了!
這學期被分配到的族群和第一次的一樣,是自閉症!但不同的是,這次是團體音樂治療,並且是年齡落在20-25歲的青少年們。這個和我第一次一對一的10歲小個案所要準備的內容完全不一樣!而且這次遇到的督導給我兩次的觀察機會後,之後的每一次療程都讓我自己負責整個50分鐘的療程,他則在旁邊監督並且寫下回饋,這對我來說也是一個在實習前很好的挑戰機會,讓我學習怎麼獨自完成一整個療程!
對於這一次的practicum,因為是被分配到一個非常有結構的音樂治療機構裡面,所以也練習到了很多完成documentation, assessment, session summary, session plan的經驗!讓我在記錄這方面更有概念!